營口市站前區有個雷鋒小區,兩次遭物業公司棄管,留下一片狼藉。擺在居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是重新聘一家物業公司,二是居民自治。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居民怕新物業公司換湯不換藥,決定自治管理.
雷鋒小區是商品樓,當年買房子的很多是經濟條件很好的商人。小區這么亂,大家紛紛張羅賣房子走人。但小區連個物業都沒有,動輒就來小偷,誰愿意買這樣的房子呢?房子賣不出去,業主干脆把房子空著,搬到別處去。
既然自治管理,小區首先成立業主委員會。新官上任三把火,業主委員會的“官”可不好當。出錢出力地忙活著,終于換來業主們的認可。大家主動交物業費,積極配合業主委員會的工作。
記者采訪時很納悶,是什么讓這個業主委員會有如此大的魅力呢?從采訪對象點點滴滴的話語中,不難找到答案。
剛剛退休不久的李春一和愛人張玉嫻都是中醫。退休前就有好幾家醫院登門邀請,希望兩位可以到自己的醫院做醫生,待遇豐厚。面對誘人的條件,李春一夫婦拒絕了。兩人紛紛加入小區業主委員會,成了骨干力量。尤其是李春一,過去把脈的手,現在鋪瀝青、清理雜草樣樣在行。別人不理解,問他為啥放著掙錢的活不去,偏偏在小區里賣這一分錢不給的苦力呢?李春一笑著說,自己的小區都治不好,還能給誰治好病呢?
業主王淑燕在小區經營一家衛生所。平時小區里的老人來測血壓、量血糖都是免費的。需要打點滴的,打個電話,不管白天還是半夜,隨叫隨到,而且只收藥費不收人工費。
業主張福祿是營口市最大的貝類加工廠的老板。自從加入業主委員會,沒少給鄰居們搭錢。不管是慰問老人,還是看望病號,或是鄰居結婚,張福祿總是不請自來,是最熱心的一個。
業主委員會的幾個溫暖人心的決定,也讓魅力增添了幾分:小區內的孩子參加高考,門口好幾輛車爭先恐后地接送?忌洗髮W的孩子,無論家境如何,都將得到業主委員會贈送的拉桿箱一個。小區辦婚禮,業主委員會的成員比人家親屬起得還早,在小區內支起拱門。
自治后的小區怎么樣?改變那是大大的。居民們從互不相識,到現在出門旅游把鑰匙給鄰居留一把。下雪后業主自發出來掃雪,毫無怨言。小區池塘養的魚,不斷有人投入新的。秋天,居民把魚撈出來拿回家養。比如拿走四條,在家里死了一條,來年春天拿回來的魚只多不少。小區養了不少果樹,即便果子成熟了也沒人去偷吃,而是等到鄰居節,大家一起摘下來分。
居民馬長林退休后,為了旅游方便,買了部高檔相機,現在他拿著這個相機,專門負責用鏡頭記錄小區的變化。不僅如此,他還學會了攝像、剪輯片子,鏡頭下的小區十分漂亮。過去搬走的鄰居,都悄悄搬回來住,因為覺得這里安全、熱鬧,像一家人生活在一起。
業主委員會主任魏鳳和告訴記者,自從小區自治以來,房價一路飆升。但業主都舍不得賣,導致這里一房難求。過去打車不好意思說住在雷鋒小區,怕人家笑話,F在,上車自豪地說自己住在雷鋒小區,司機總是投來羨慕的目光。
居民信任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處處為居民著想。如果你問雷鋒小區的業主委員會是如何破解當前各地物業管理的難題?他們只會告訴你兩個字:和諧。無論是業主委員會對居民,還是居民對業主委員會,只要以這兩個字為前提,什么問題都不難解決吧。